夜场夜店,酒店KTV女孩招聘

夜场招聘,夜店招聘,KTV招聘,酒店招聘

免费咨询:15196713510

全国城市

2025年8月2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

时间:2025-10-31 04:43:24 栏目:信息 文章浏览:
加入收藏收藏数:

8月25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震荡调整


  2025年8月24日,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价格震荡调整,全国均价为 13.89元/公斤,较昨日价格上涨0.05%。 随着 8 月中上旬散户和规模场出栏加速,中大猪集中出栏期基本结束,生猪供应压力有所缓解。 8 月份消费市场进入周期性拐点,随着学生返校周期临近,餐饮以及旅游消费回暖,猪肉购销积极性逐步转强,屠企日均屠宰量也缓慢增加,但居民内销市场刚需不足,鲜品猪肉走货较为缓慢,屠企订单增量一般,对于猪价的支撑力度相对有限。预计近期猪价延续窄幅震荡调整。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:

图表:2025年8月24日中国外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(单位:元/公斤)

备注: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。


8月25日国内三元猪价格震荡调整


  2025年8月24日,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震荡调整,全国均价为13.53元/公斤,较昨天价格上涨0.28%。随着 8 月中上旬散户和规模场出栏加速,中大猪集中出栏期基本结束,生猪供应压力有所缓解。 8 月份消费市场进入周期性拐点,随着学生返校周期临近,餐饮以及旅游消费回暖,猪肉购销积极性逐步转强,屠企日均屠宰量也缓慢增加,但居民内销市场刚需不足,鲜品猪肉走货较为缓慢,屠企订单增量一般,对于猪价的支撑力度相对有限。预计近期猪价延续窄幅震荡调整。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:

图表:2025年8月24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(单位:元/公斤):

备注: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。


8月25日中国土杂猪价格震荡调整


  2025年8月24日,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震荡调整,全国均价为13.12元每公斤,较昨天价格上涨0.04%。随着 8 月中上旬散户和规模场出栏加速,中大猪集中出栏期基本结束,生猪供应压力有所缓解。 8 月份消费市场进入周期性拐点,随着学生返校周期临近,餐饮以及旅游消费回暖,猪肉购销积极性逐步转强,屠企日均屠宰量也缓慢增加,但居民内销市场刚需不足,鲜品猪肉走货较为缓慢,屠企订单增量一般,对于猪价的支撑力度相对有限。预计近期猪价延续窄幅震荡调整。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:

图表:2025年8月24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(单位:元/公斤)

备注: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。


2025年8月25日中国商品大猪市场行情综述


  2025年8月24日,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、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较昨日价格震荡调整,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3.79元每公斤,较昨天价格上涨0.10%。随着 8 月中上旬散户和规模场出栏加速,中大猪集中出栏期基本结束,生猪供应压力有所缓解。 8 月份消费市场进入周期性拐点,随着学生返校周期临近,餐饮以及旅游消费回暖,猪肉购销积极性逐步转强,屠企日均屠宰量也缓慢增加,但居民内销市场刚需不足,鲜品猪肉走货较为缓慢,屠企订单增量一般,对于猪价的支撑力度相对有限。今日全国外三元、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如下:1)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13.89元每公斤,较昨天价格上涨0.05%;2)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.53元每公斤,较昨天价格下跌0.28%;3)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.12元每公斤,较昨天价格上涨0.04%。

图表:2025年8月24日中国出栏商品大猪综合日均价统计表(单位:元/公斤):

备注: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


2025年8月25日中国仔猪价格统计


图表:2025年8月24日中国仔猪收购均价统计表(单位:元/公斤)

备注: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

稳固回升,猪价上涨"翘尾"!


  进入8月末,近期,国内生猪市场,在多方利空压力下,猪价重心下移,全国标猪均价也跌破7元/斤,猪价进入"6元时代"。据官方消息了解,近期,国内猪粮比跌破6:1,生猪市场过度下降进入三级预警,受此影响,官方重启猪肉收储,8月25日至8月29日,华储网轮储计划入库2.9万吨,出库1.9万吨!在政策托底支撑下,最近几日,生猪市场情绪逐步改善,猪价呈现筑底回升的走势!

  目前,支撑猪价上涨的逻辑如下:

  其一,政策性收储提振市场情绪!由于生猪价格重心下移,养殖陷入集中亏损阶段,本周,自繁自养以及外购仔猪育肥全面亏损,养殖端出栏情绪转弱,集团猪企缩量现象增多,散户猪场扛价心态转强,适重生猪供应压力减轻!

  其二,标肥价差走扩,中大猪价格走强!受此前养殖端减重出栏,中大猪集中出栏高峰已过,目前,中大猪存栏减少,而需求前景预期回升,中大猪购销热度转强,标肥价差走扩,这提振了散户以及集团猪企压栏增重情绪,月末,市场认卖意愿减弱,压栏增重性价比回升,本周,国内生猪出栏均重上涨0.15公斤至123.38公斤,这也提振了市场信心!

  其三,消费需求支撑转强!月末在即,近期,受开学季临近,升学宴增多,居民外出旅游增加,下游市场猪肉购销热度逐步修复!且,下游市场月末存在集中备货需求,屠企开工率或进一步提升,这提振了市场信心,养殖端观望心态转强,部分地区,二次育肥受中大猪价格上涨逢低补栏标猪现象增多,南北地区,屠企采购猪源的难度有所加大!

  因此,在阶段性市场利好支撑转强下,国内猪价呈现筑底回升的态势!但是,猪价仍面临供应过剩的压力,毕竟,按照去年10-11月份母猪存栏4073-4080万头,本月适重生猪供应能力充足,且,部分集团猪企月均出栏计划完成不佳,月末,部分猪企仍有增量出栏的操作!且,9月份在即,进入9月份,全国生猪跨区调运将更加严苛,部分地区猪场热应激风险依然较大,部分养殖户仍有提前出栏抢跑的风险,猪价上涨让面临一定压力!

  从最新消息了解,受屠宰场调价收猪,预计,8月25日,外三元标猪报价呈现大部偏强的走势,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在13.86元/公斤,上涨0.02元/公斤左右,部分地区中大猪价格上涨较为明显,后市关注购销情绪的变化!


否极泰来!猪价上涨"拦不住"!


  涨了,涨了,猪价上涨"拦不住",市场否极泰来,国内猪价迎来"久违"上涨的行情,养殖户乐开了花!但是,目前,生猪价格仍处于"6元时代",养殖压力依然不减,虽然,猪价开启涨价模式,但是,上涨能否持续,市场观点较为分歧!

  据悉,进入8月份,月初,国内猪价震荡上涨,受情绪引导,集团猪企短暂缩量支撑,猪价涨至14.33元/公斤!但是,由于南方猪场疫病压力陡增,广西出现非瘟现象,散户猪场恐慌出栏。且,月内,肥猪价格上涨承压,标肥价差有限,二育入场谨慎,养殖端料肉比上升,标猪压栏信心不足。散户以及集团猪企集中出栏增量,猪价呈现超预期下降的走势,外三元标猪触底13.74元/公斤!

  进入8月下旬,市场短暂底部拉锯后,购销支撑逐步转强,月末,猪价或将迎来翘尾的走势!支撑猪价上涨的逻辑分析如下:

  其一,政策性底部支撑转强。随着国内猪粮比跌破6:1,官方重启猪肉轮储,这提振了市场情绪,稳定了养殖端出栏操作;

  其二,月末将至,集团猪企存在缩量拉涨的心态,尤其是,集团猪企持续减重出栏,供应压力减轻,且,市场中大猪存栏减少,肥猪价格走高,带动了养殖端压栏增重情绪,国内生猪出栏均重小幅回升,标猪出栏压力减轻!

  其三,猪肉购销需求改善,受学生开学,下游市场备货,立秋后北方天气逐步转凉,内销市场需求逐步改善,屠企开工率缓慢回升,样本屠企开工率增加至29%左右,需求预期转强,带动了市场挺价心态!

  其四,标猪报价跌入"6元时代",而标肥价差有逐步走扩的现象,市场二育心态再次回升,南北部分地区,二育补栏标猪现象增多!

  因此,在多空博弈下,目前,猪价底部支撑转强,个人预估,8月末,市场或将以逆势偏强为主!但是,考虑到生猪跨区调运新规即将落地,部分地区,养殖端仍有较强出栏的心态,这或将抑制猪价反弹的走势!后市关注生猪购销情绪的变化!


猪价跌破6元/斤!国家收储能否止跌?背后三大矛盾揭示新周期信号


  一、"6元时代"降临:猪价暴跌背后的供需困局   近期,生猪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下跌态势,其下跌速度与幅度超出行业预期,令养殖户面临严峻挑战。"猪周期"在此轮价格波动中似乎失效,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。本部分将深入剖析猪价暴跌背后的深层原因。   1.1北方猪价"腰斩",全国陷入低价泥潭   当前,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降至13.82元/公斤。北方多个地区生猪价格跌破13元/公斤,步入"6元时代",同比跌幅超33%。对比可知,若去年出售一头猪盈利1000元,今年则仅能盈利600多元,利润降幅超三分之一。  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,2025年第33周,全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为每公斤18.08元,环比下跌0.8%,同比大幅下跌34.8%,跌幅显著,创下近三年同期最低水平。众多养殖户反映,养殖收益大幅下滑,养猪盈利难度剧增。   1.2供应端:产能过剩与恐慌性出栏的双重冲击   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供应端。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生猪供应的关键指标,目前仍处于高位,达4043万头,超出正常保有量3.7%。这意味着市场上平白无故多了约1500万头商品猪的供应,供过于求态势明显,价格自然下跌。   8月份,各大集团猪企出栏计划普遍增加,增幅约10%-15%。在市场已供过于求的情况下,大型猪企加大出栏量,进一步加剧市场压力。加之南方部分地区猪病风险上升,养殖户为避免损失,纷纷加速出栏,导致单月供应同比激增8%。市场猪肉供应严重过剩,价格被持续压低。   1.3需求端:淡季消费与替代效应的双重压制   从需求端分析,当前市场形势亦不容乐观。夏季高温致使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淡季,消费者因天气炎热,对油腻猪肉的需求下降,更倾向清淡食物。这导致屠宰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,低于60%,白条肉走货量同比减少15%。屠宰场肉类积压,只能降价销售。   与此同时,禽肉、水产等替代品价格处于低位,对猪肉市场造成强烈冲击。在餐饮渠道,禽肉和水产凭借价格优势吸引大量消费者,分流约30%的猪肉需求。由此出现猪肉价格虽低但销量不佳的现象,养殖户面临销售困境,期盼价格回升。   二、收储政策"双刃剑":短期托底与长期阵痛   面对猪价暴跌,国家迅速实施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。此政策对低迷的生猪市场产生一定影响,但具体效果仍需深入分析。   2.1 1万吨收储的实际效力:能消化多少猪?   本次计划收储1万吨符合国家标准的国产分割冻猪瘦肉,按二、四号肉占比计算,约需屠宰20万头生猪。然而,相较于全国每日1300-1500万头的生猪出栏量,20万头仅占单日出栏量的1.5%。可见,1万吨收储对全国生猪供给压力的缓解作用有限。   不过,在局部区域,尤其是猪价下跌严重、抛售压力大的地区,这20万头生猪的收储能起到一定缓冲作用,可暂时缓解市场恐慌情绪,避免养殖户因恐慌过度压低价格抛售生猪。   2.2政策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  此次收储的政策信号意义远大于实际收储效果。这是今年第二次收储,6月11日已进行过一次1万吨的收储。连续两次收储向市场传递出政府稳定猪价的强烈信号,表明政府不会坐视猪价持续下跌。这为养殖户提供了一定信心,暗示猪价已接近底部区间。   从历史数据来看,类似规模的收储能在短期内促使猪价企稳。通常,收储政策出台后的1-2周内,猪价会出现止跌企稳现象。但这种效果往往是短期的,难以改变猪价的中长期趋势。如2021年7月和10月的两次收储,虽短期内猪价企稳,但因行业供过于求压力过大,后续猪价仍继续走低。因此,本次收储虽能稳定短期市场情绪,但要改变猪价走势,仍需市场供需关系的根本性调整。   2.3猪粮比价破6:1意味着什么?   近期,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已跌至6:1以下,进入三级预警区间。这表明生猪养殖行业已面临普遍亏损压力。当前,主流外购仔猪育肥每头亏损超200元,自繁自养养殖户头均利润仅剩10-20元,接近盈亏平衡点。部分头部企业甚至出现单月亏损情况。   猪粮比价是衡量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,当该比值低于6:1时,说明养殖成本高于生猪销售价格,养殖户难以盈利甚至亏本。这对养殖户造成巨大打击,许多养殖户为减少损失提前出栏生猪,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压力,形成恶性循环。猪粮比价破6:1不仅是猪价下跌的重要标志,也反映出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困境。   三、去产能大幕拉开:100万头能繁母猪将被淘汰   面对猪价持续低迷,生猪行业去产能进程已全面开启。此次去产能力度大、范围广,涵盖政策推动、头部企业响应及中小散户退出等多个层面,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。   3.1政策组合拳直指产能过剩   农业农村部明确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,这一举措影响深远。按一头能繁母猪一年产仔10头计算,未来10个月将减少1000万头商品猪供应,有效抑制产能过剩,直击当前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核心问题。   同时,政策限制二次育肥,严禁向二次育肥客户售猪,切断投机性压栏链条。在出栏体重方面,要求控制在120公斤左右,防止养殖户过度压栏增重,压缩短期供应。这些政策多维度发力,旨在促进生猪市场供需关系尽快恢复平衡。   3.2头部企业已率先行动   牧原、温氏等头部企业在去产能行动中发挥带头作用。5月底,牧原宣布暂停能繁母猪扩产,并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出售商品猪。温氏随后对母猪存栏量进行优化调整。这些企业的行动既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,也是基于对市场形势的准确判断。   数据显示,这些企业出栏均重逐步下降。6月,牧原出栏均重降至246斤,较年初下降5%,温氏出栏均重也明显下降。新希望发布告知函,严格控制销售流程,仅对屠宰类客户开具检疫票,坚决不对二次育肥客户销售商品猪。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将推动整个行业加快去产能步伐。   3.3中小散户加速退出   在去产能浪潮中,中小散户受到较大冲击。当前,中小散户现金成本线约为16元/公斤,而猪价仅13.8元/公斤,每公斤差价2.2元。以养一头200公斤肥猪计算,将亏损440元。在亏损压力下,众多中小散户难以为继。   据统计,今年以来中小散户退出比例不断上升,预计年内退出比例将达10%。部分中小散户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承担养殖成本,部分因对市场失去信心选择止损。虽然中小散户加速退出会带来短期市场波动,但从长远看,有助于优化行业结构,提升行业效率与竞争力。   四、未来走势预判:短期震荡,2026年中见拐点   4.1短期:9月或有微弱反弹,但难破15元/公斤   从短期来看,9月猪价可能出现微弱反弹,但突破15元/公斤难度较大。月底出栏压力释放,加之开学、中秋备货,消费可能出现边际改善。然而,供需失衡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,限制了反弹空间。预计9月猪价将在13-14元/公斤区间低位震荡,养殖户短期内实现盈利翻身的可能性较小。   4.2中长期:2026年中迎来产能拐点   从中长期分析,若100万头能繁母猪调减计划顺利实施,2026年中有望迎来产能拐点,生猪出栏量将由增转降。届时,猪价将逐步进入"小波动、稳盈利"的新周期,行业平均头均利润有望稳定在100-200元。但在此过程中,行业仍需经历调整与整合。   4.3机构观点:成本领先者将胜出   开源证券预测,2025年第三季度猪价中枢将逐月上移,主要原因是供给收缩已显现,市场供需关系正在发生变化。华福证券指出,随着本轮政策调控加速行业低效产能出清,成本低于13元/公斤的企业,如牧原股份,将获得超额收益。在行业变革中,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。   五、结语:猪周期已死?新平衡正在形成   在政策调控与市场出清的共同作用下,生猪行业正告别"大涨大跌"的传统周期,迈向"成本竞争+精准调控"的新平衡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当前是"吃肉窗口期",可享受低价猪肉带来的实惠;对于养殖户,降本增效比依赖周期更为重要,提升养殖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是在行业中生存的关键。虽然行业正经历阵痛,但终将迎来更可持续的发展生态。在当前形势下,是否是抄底猪肉股的时机,值得投资者深入思考与探讨。